
一份报告声称,全球企业近年都被忽悠,它们在有关中国经济增长和中产阶层壮大的夸大预测驱使下,在中国的不合适地区投资过多。
美国智库“需求研究所”(Demand Institute)及其上级机构“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”(Conference Board)提出,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远远低于多数分析师的预测,他们还暗示,有关中国未来将出现一个庞大中产阶层的许诺基本上是虚幻的。
“对中国过于乐观的增长和消费预测误导了外国投资者,”该报告表示,“大多数中国公民距离进入中产阶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
就在上周,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(其成员有很多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)对中国政府的官方数据表示不以为然,称按照目前趋势,中国经济今年和明年均只能增长3.7%。相比之下,官方增长率几乎肯定会达到共产党为今年设定的“7%左右”的全年目标。
然而,尽管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和需求研究所作出了低得多的增长估算,但他们仍然预测中国将为未来的消费品和服务提供一个健康的市场。
他们的报告估计,未来10年中国的消费总额每年将增长5.2%,从2014年的3.7万亿美元扩大至2025年的6.4万亿美元。
届时,年度人均消费总额应该从2014年的2669美元升至约4400美元——这是戏剧性的增加,但绝对数仍远低于最富裕国家,如美国的人均消费总额目前已达到3.2万美元。

但他们主张,跨国公司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,考虑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。
他们拒绝按照“几线”的概念来考虑中国各地的城市,并称,对多数全球企业来说,中国只有大约40个城市有望提供现实的机遇。
这与在华经营的跨国企业普遍接受的正统观念形成鲜明反差。
“企业正被告知,他们需要在中国各地落户才能竞争,而未来在于进军五线体系中的‘三线’和‘四线’城市,” 需求研究所所长、报告作者之一路易丝·基莉(Louise Keely)表示。“这两点都是错误观念。”
根据该报告,跨国企业与本土竞争对手相比已经处于不利地位,至少在瞬息万变的消费品行业是如此。
2014年,中国消费品行业整体的线下销售总额同比增长5%,但跨国企业仅实现1%的增长,其本土竞争对手实现了7%的增长。
译者/和风
责任编辑:news1 来自:财经导报综合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FT社评:人民币纳入SDR具有象征意义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