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频道 > 正文

逆境中的坚守 ——记南长法官们审执工作二三事
2014-06-12 16:02:17   财经导报   评论:0

  2014年,全省开展案件饱和度调研工作,引发众人对法官职业现状的大思考。忙碌、焦灼和奔波似乎成了基层法官日常工作的三个关键词。为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,笔者选取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三位法官进行零距离跟踪观察。然而,从他们的言辞间、行为中发现,虽然负重前行却又意志坚定,步履沉重而又从容淡定,无不饱含对法官工作的热爱,对法律正义的无限向往。

  “加班是一件自然事”

  去年获得无锡“十佳法官”称号的杨斌,最普通的一天这样开始了。正在做庭前准备工作的他,接到了当事人李某的电话,询问他何时能与妻子离婚。搁下电话已是半小时之后,还没来得及喝口水,当事人老杨的电话又来了,要求法官赶紧进行财产保全。安抚完这位当事人,匆匆赶下去开庭。2小时的庭审耗尽了体力,当事人的吵闹声还在耳边回响,此时回到办公室的他,已经没有胃口吃午饭。中午小憩片刻,下午有个民间借贷案件的调解。再次回到办公室,已近下班时间,赶紧把几份未完成的裁定书写完,而审委会的汇报材料、几份判决书只能挪到晚上定定思路再弄。

  “一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,白天开庭和调解占了大部分时间,中间见缝插针做点事务性工作,汇报材料和判决书一般安排到晚上,很多事情光靠白天来不及做,加班是特别自然的一件事。”杨斌说。

  据统计,除去会议、接访、培训等花费的时间,杨斌2013年的有效办案时间为1198小时,案件的平均审理时间为6.9小时,以此算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审结案件量为174件,然而他在2013年实际共审结案件303件,案件量已大大处于超饱和运行状态。

  目前他手上有76个未结案件,而在去年10—11月,他手上最多保持有150个未结案件。“晚上睡觉也不踏实,情愿加班加点。”他认为,未结案保持在30-35个时,法官能够良性运转手中的案件。

  另据了解,杨斌在工作日8小时之外经常加班加点,2013年平均每月加班35小时,自2006年担任审判员以来,从未休过一天假。

  “常在骨头案中徘徊”

  “法官心里很憔悴,主要不是肉体,是精神方面。夜里两三点自然而然就醒了,想着案件,哪个案件处于什么状态了,就像放电影一样,把手里的案件过一遍。”22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张国元这样阐述自己的职业状态。他说每年下来,总能遇到几个特别复杂的案件,即使在审结后,依然纠缠着自己的内心。

  去年,就有一个花费很大精力却难啃的“骨头”案件。这是一起两人合伙纠纷,难点在于法律对个人合伙清算没有明确规定,并且两人合伙经营管理不规范,账本等记载凭证不符合审计要求。双方提供的证据多达35项,需清算的财产也有138个,案件总共经历10个月,6次开庭、8次调解、2次谈话,2次到派出所、5次到现场,1次审委会,当事人20次以上来找法官反映情况,法律文书制作长达1周,字数有1.5万字。为使息诉服判,判后还专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答疑,直至对案件结果给予理解。

  张国元说,有时候案件的复杂程度,往往并不在于案件本身,与当事人的沟通很关键。他举例,有个离婚案件,双方当事人吵得不可开交,每周来法庭找他谈话2-3次,而正儿八经的两次开庭,都因一方走人而没有开完整。像这样的当事人,就只能靠耐心倾听,听他们的唠叨,听他们的泄愤,听他们的无奈。很多当事人讲完了,心里舒坦了,就能心平气和与法官沟通了。

  每周五,张国元会把自己承办的未结案件打印出来,然后在每个案件后标注之后要进展的工作,这是他保持多年的习惯。“不管案件多繁杂、多难啃,作为一名法官,他就得对公正负责。”张国元说。

  “我们一直在路上”

  除了“坐堂办案”,法官还有很多工作是在路途中完成的。案件调查、诉讼保全、送达等事项,都需要法官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路上。多数法官认为,送达和调查取证是案件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难度。

  “目前,当事人的诉讼能力普遍不高,很多工作需要庭后调查核实,有的案件必须在外面多跑几趟,否则容易出问题。”杨斌说,像经济类纠纷,会常跑银行、产监处、车管所等地方,开庭的时候公司还存在,判决前发现公司已经注销,这样的案件也曾发生过。

  不管是送达、调查还是保全,目的地在本地的需要半天,偏远的地方一般需要4天。处理经济纠纷的法官每月至少花30小时在路上。

  2013年,南长法院受理量最大的金融借款、民间借贷、担保追偿等债权类纠纷多需要进行财产保全,据不完全统计,去年仅该院商事部门辗转各地进行财产保全就超过1800人次。

  在路上奔波最多的要数执行部门。“出差对于从事执行工作的法官来说,是家常便饭,有时候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天上飞、路上跑、水中漂。”该院执行局副局长朱明说,很多案件的执行往往涉及“一案多拍”、“一物多封”、“异地拍卖”等,后续执行周期长,协调难度大。

  近年来,法院“执行难”问题受到关注。朱明认为,其难点之一就是被执行人及其财产难找寻,财产处理周期长。

  前不久,朱明就多次辗转天津,处理了一起百万欠款纠纷,成功为执行申请人追回拖欠4年的加工费,得到申请人来信致谢。但其间的波折、辛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。多次赶至天津,被执行人要么避而不见,要么不顾阻拦、强行驾车逃离,在案件陷入僵局的时候,却意外地在某个周日将前来无锡旅游的被执行人控制。

  “你在外奔波的次数,并不代表你的执结率,很多的执行工作往往都是无功而返,但是你又必须花时间,到处找老赖找财产,这就是执行法官的工作常态。”朱明一脸平静,执行中遇到的各种挫折,他已经能够从容面对。执行的魅力就在于,“战胜”被执行人后的痛快、通知申请人来领款的喜悦,以及在一路挫折中磨炼出的淡定。

  (南长法院陆芳芳)

责任编辑:bjhtren  来自:财经导报综合

相关热词搜索:逆境

上一篇:破除“四风” 以重塑干部形象
下一篇:陈央:谁为干部“省事高招”扫清了屏障

分享到: 收藏
焦点新闻
欧洲央行光说不练,QE讨论令欧元“乐极生悲” 工信部长会见诺基亚CEO谈4G发展:希望加强合作 树民俗新风 过绿色新年 新华社区倡导文明过年,不放烟花爆竹 节前禁毒正当时 四条毒虫连落网

内容右2